44118太阳成城集团 44118太阳成城集团

学术研究

学科建设

44118太阳成城集团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科建设 -> 正文

44118太阳成城集团“十二•五”学科规划总结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5-11-17

一、学科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学科队伍

1.师生比例结构日趋合理

截止2015年11月,本科学生为188人,专职教师26人,师生比例为7:1,大大超过学校平均水平。

2.人才引进和培养成效明显

十二五期间,充分利用学校“双百工程”人才计划,积极培养高职称、高学历人才,十二五期间,共培养在读博士7人,已有2人取得博士学位,大大增强了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

3.职称结构明显改善

十二五期间,6位老师晋升副高职称,2位老师晋升正高职称。在专职教师中,正高职称教师5人,占教师总数的19%、副高13人,占教师总数的50%,讲师9人,占教师总数的35%,副高职称以上教师职称占教师总数的69%,超过了学校平均水平。

4.学科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学历结构明显优化

“十二五”期间,通过引进和培养,学科学术队伍的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目前,本学科专兼职教授已有8人、副教授15人,拥有博士5人、在读博士5人,兼职硕士生导师2人。专职教师中拥有硕士学位教师15人,占教师总数的57.7%,,拥有博士学位教师5人,在读博士5人,占教师总数的19.2%,远远超过学校平均水平。一支结构日趋合理、教学科研能力不断增强、综合实力不断提高的学科队伍初步形成。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学科研团队已现雏形,围绕学科专业建设,学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学科研团队。

(二)科学研究

1.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学校申请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支撑学科,在教学、科研、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建设,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和优势,成功地支撑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权单位资格,较好的发挥了学科支撑作用。

2.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

科研数量增长、质量提高。十二五期间,广大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显著增强。科研项目档次提高、科研经费攀升、学术论文和著作大幅增加。共发表论文426篇,其中核心 114篇,CSSCI期刊论文90篇;出版各类著作7部。科研项目和经费明显增长。承担各级各类项目74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重庆市社科规划办和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20余项。

(三)人才培养

    1.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目前,44118太阳成城集团全日制在校学生185人,学院师资队伍、图书资料、教学实践基地等基本教学条件初步完善,人才培养的基础条件进一步完善。

2.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高

我院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重点、以质量工程建设为契机,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主持承担了重庆市精品课程1门、学校精品课程1门、重点课程1门,主持重庆市教学改革项目5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主持校级教改项目5项,荣获重庆市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将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学生荣获第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重庆赛区决赛一等奖、第六届“挑战杯”比赛重庆赛区特等奖,学院辩论队连续多次获得全校大专辩论赛冠亚军。学生关注社会热点,“聚焦两会”时政论坛、锦杨杯大学生时政辩论赛等成为学院的品牌学生活动。学生管理和就业多次被学校评为先进集体。44118太阳成城集团考研录取率逐年提高,毕业生被四川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大学等重点院校录取,2014年考研录取率文科全校第一。

(四)科研团队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研究创新团队成员由詹宏伟博士牵头、成员包括徐承英、潘勇、唐世刚、杨江民、王栋、马兵、周素勤、任鹏、孙佳老师。经过重新整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研究创新团队,成员学历高,素质高,年龄结构合理,专业结构优化,科研能力突出,研究方向更为集中,特色更加鲜明。学术梯队结构合理。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研究创新团队以当代中国发展面临的若干重大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重庆和万州的发展为基本案例(解剖麻雀),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方法和基本理论研究解决当代中国发展所遭遇的重大问题,推进当代中国发展再上新台阶;并通过研究破解当代中国发展问题促进马克思主义的深化、发展和中国化。

    (五)学术交流

加强学术交流是教师把握学术前沿,扩大学术影响,提高科研水平的重要平台和途径。为此,我院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学术研讨会。十二五期间,我院共计有50人次参加了市内外的学术研讨会共26场,极大地开阔和丰富了教师的科研视野和学术涵养。为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我院不仅积极邀请校外专家到我校讲学,还出台了鼓励教师举办学术讲座的相关措施。期间我院共组织学术讲座43场,其中我校专家讲座33场,邀请国内专家讲座10场。这些讲座的举办,让学生不出校门也能享受学术大餐,把握学术前沿,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二、学科建设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一)成果名称:发展方式转型论——从传统发展方式转向科学发展方式的哲学研究

主要完成人:詹宏伟、马兵、孔凡芳、唐世刚

成果依托项目:

发展方式转型论——从传统发展方式转向科学发展方式的哲学研究(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主要内容

从哲学层面探究了我国发展方式转型的实质、目的和意义。重点研究了发展方式转型规律问题,从利益、矛盾、主体性和文化价值四个维度深入揭示了发展方式的规律,提出了转变发展方式的可行途径。对我国发展方式转型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发展方式转型四阶段论。本项目研究丰富和深化了唯物辩法“矛盾-发展”理论和唯物史观社会发展理论。

重要价值和社会效益

课题研究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和新理论,对唯物辩证法、唯物史观、发展理论、发展转型理论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创新、丰富和深化。课题研究揭示的发展方式转型规律有利于增强我国发展方式转型的科学性、实效性。

运用课题成果指导学生完成挑战杯项目,获重庆赛区三等奖;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帮地方制定发展思路和政策,研究成果被地方政府采纳,有关研究报告万州区发改委批示一次,巫溪县经信委批示一次,巫溪县尖山镇政府批示一次;主持人詹宏伟巫溪县上黄镇做发展问题报告会,帮地方政府理清了发展思路,深受欢迎;詹宏伟作为万州区十八大宣讲员,结合十八大精神和自己国家课题的研究成果,给万州有关部门和政府做巡回报告,效果良好,得到好评。课题阶段性成果《也论中西文明的互补与融合》一文发表在光明日报上,反响较大。

(二)成果名称:新形势下我国社会组织界别协商建设研究(15BZZ075)

主要完成人:王栋 詹宏伟潘勇 徐承英 徐学林

成果依托项目:新形势下我国社会组织界别协商建设研究(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

主要内容

①全面科学的构建社会组织界别协商的深度性参与程序,社会组织参与界别协商的全面实现,不仅体现于政协会议上的提案建议,还应在会前积极征询社会组织意见,并将意见形成影响决策的基本共识,在会后实践中还应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监督、评估和质询等作用;②积极推进法制基础上的社会组织界别协商规范化建设。归纳总结地方改革的经验不足,将成果纳入法律建设阶段,界定社会组织参与协商的权限范畴,制定参与的原则要求,构建社会组织规范有序的参与协商机制;③社会组织界别协商应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统一实施下统筹发展。包括法制建设,增强社会组织界别协商的合法权;政社分开改革,增强社会组织协商中的自主权以及简政放权改革,增强社会组织界别协商中的话语权。

重要价值与社会效益

本课题在现已研究成果基础上,针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社会深刻转型形势下新问题解决的紧迫性,结合当前社会组织界别协商地方探索的经验教训,将对以下问题进行改进提升:①探索将社会组织界别协商理论与实践成果提升至立法程序范畴,推进社会组织界别协商制度化,维护社会组织参与的权利,实现社会组织依法协商;②形成社会组织参与界别协商的行为、内容及权限规范机制,增强社会组织参与的有序性,防范协商不可预知的风险和危机;③对社会组织参与界别协商程序环节进行全面系统分析,以准确把握社会组织参与界别协商的关键以及科学规划社会组织参与界别协商的形式与内容;④结合并回应当前我国重大改革问题,对于推进并优化政社关系、保障权力下放并有效实施,建立多元治理的法治中国提供重要参考。

本课题主要就社会组织界别协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为政府将社会组织纳入政协界别提供政策借鉴;将产生社会效益有:从多个视角提出政策建设的全面考虑,挖掘和发挥社会组织参与界别协商的最大政策效益;对于拓展我国统一战线,丰富协商民主理论,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具有重要意义;积极应对当前我国深刻变化带来的复杂多变的新形势,对于加强党的执政力,提升社会和谐度,保证社会政治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三)成果名称:《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移民社区文化研究》

主要完成人:杨江民徐承英

主要内容

1.新型城镇化移民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理论。一是理论上明晰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基本含义,分析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二是厘清国内外学术界主要的专家学者关于建设移民社区文化的基本思想;三是阐述新型城镇化移民社区文化冲突理论与移民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和启示。

2.新型城镇化移民社区文化建设的内容。(1)界定移民社区文化范畴;(2)认清当前移民社区文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3)移民社区文化的特点;(4)移民社区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

3.新型城镇化移民社区文化建设的路径。(1)发挥我国意识形态导向(马克思主义主义指导下科学的、大众的、和谐的文化),努力培育共同文化;(2)消除因法律缺位引起的文化冲突;(3)创新管理体制,促进移民社区文化整合;(4)树立共同价值观,培育归属感;(5)发挥主流意识的文化辐射作用;(6)借鉴世界各国移民社区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

重要价值与社会效益:

1.新型城镇化移民社区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社区文化建设可以提高移民的综合素质,在思想上认同城镇化这一战略的意义,并积极参与,形成社会稳定发展的有生力量。

2.新型城镇化移民文化建设是移民生活的需要。移民社区文化建设,可以形成共同文化,大大平缓移民的心理冲击,使广大移民在城乡两种不同文化之间寻找平衡点与结合点,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逐渐融合城镇生活。

3.是城镇化战略顺利实施的需要。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大战略、大问题,也是一个文化辐射和影响的问题。社区文化建设引导移民由传统社会生活向现代社会生活多层面、全方位转变,提高移民的参入能力,共同推动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顺利实施。

4.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指导价值。本课题从新型城镇化移民社区文化这一研究对象入手,采用实证分析法,分析总结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移民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构建路径,这既是前沿学术问题,又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四)成果名称:《新形势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主要完成人:周素勤、曹花、徐承英、任鹏、孙佳、李优坤、郭学军

成果依托项目:新形势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研究(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主要内容:

该项目在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梳理了我国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及前苏联、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新兴发展中国家开展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经验教训,认真分析了当前我国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考察了当前我国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及其教育的现状并深刻剖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而提出了加强我国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基本原则及对策建议。

重要价值或者效益:

项目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我国关于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理论,同时为创新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一定的借鉴。

(五)成果名称:《善治图景下政社分开与社团管理创新研究》

主要完成人:王栋 蔡扬波、詹宏伟、徐承英、孙佳

成果依托项目:善治图景下政社分开与社团管理创新研究(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主要内容:

本课题将围绕政社分开的几个关键问题展开研究,力图有所突破:(1)一是政社分开历史背景分析,主要研究国家与社会整体分开背景下的社团发展历史,包括经济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中的政社分开历程,并导入社会体制改革未来社团发展趋势;二是研究社团与陈旧的文化、经济、社会中的政治要素分开;(2)政社分开路径分析:①政社分开的策略进路分析:②政社分开层次进路分析;③政社分开阶段进路分析;④政社分开方式进路分析;(3)政社分开与社团管理创新研究,主要包括社团保障与救济、政府职能转变、政党执政方式转变等;(4)改革实践比较研究,主要包括广东、北京、上海、重庆等地以及各类社团的比较研究;(5)建构善治图景下的中国特色政社关系及社团管理模式,包括社团自主性、能动性、能促性;政社竞合、分衡、协同关系研究;社会总体性权力均衡机制等。

重要价值和社会效益

1.为科学划分政社分开改革领域范围以及科学把握分开改革的步骤和流程提供依据;②推动政社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性发展趋向,实现政社合作效益最大化和公共利益目标的正确方向,为政社合作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机制;③破解党建与社团“去行政化”存在的矛盾,构建社团党建的科学化路径,实现党建与社团发展的良性循环;④推动对社团服务绩效考核由“效率向有效性”转变以及积极推动社团由“政府选择”向“社会选择”转变;⑤利于建构不同层次互补的机制体系和功能互动合作的社会生态结构体系,实现政社合作的可持续性。

2..在政社分开改革进一步扩大范围之际,本课题拟研究的政社分开的社会文化基础研究、社团党建科学化研究,以及社团管理创新研究以及社团参与社会治理等对新一轮的政社分开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3.本课题紧扣党十八大精神,拟提出的“政府与社团有序性分开”和“政党与社团关系选择性优化”、“能促型社团建设”,以及“社会总体性权力均衡机制”等创新思路对于社团与党的发展双向良性循环,社团发展促进社会发展以及社会权力制约政府权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三、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缺乏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科研人员单打独斗,缺乏团队协作意识,没有形成高水平科研团队;

(二)教师科研方向不够明确,无的放矢,科研成果零散,不能凝练科研方向、科研特色不鲜明;

(三)没有代表性、高水平科学研究成果。目前,我院教师在市级科研奖项方面还未实现零的突破;“重申报、轻结题”现象较为普遍,结题延后,项目发布单位对科研质量和水平满意度不高,以致影响后续科研项目的申报。

(四)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交流的学术成果还很少。

四、“十三五”期间学科建设设想

(一)发展目标

1.形成科研氛围、营造学术环境。通过宣传发动、措施保障,统一教师思想、提高教师认识,调动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

2.集中研究方向、凝练学科特色。未来五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问题研究、科学发展观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围绕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我院科研特色。

3.整合学科科研力量、推进团队建设。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过硬的科学研究群体,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研团队建设,以团队优势取胜。

4.加强校地合作、提升科研水平。鼓励我院与企事业单位共同建立科研机构,带动地方与企业的发展。

(二)具体任务

“十三五”科学研究规划指标

 

       规划指标

              具体内容

  考核效果

  (责任人)

        一阶段

  2016.01-2017.06

    二阶段

  2017.07-2020.12

科研项目

 国家级

        力争1项

   力争 1项

院系领导、课程负责人等教授、副教授、博士、硕士等

 省市级

       力争5-8项

   力争5-8项

 横向项目

       力争1-2项

   力争1-2项

学术论文

 A类期刊

       力争1-2篇

  力争 1-2篇

全体教师

 CSSCI

       力争 5-8篇

  力争5-10篇

 一般核心

    力争20-25篇

  力争20-25篇

专著教材

  专著

      力争1-2部

   力争1-2部

全体教师

  教材

       力争1部

    力争1部

科研奖项

  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

       力争1项

    力争1项

教授、副教授、博士

学术交流

  举办全国性学术会议

       力争1场

        力争1场

学院领导

  举办区域性学术会议

   1

          1